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

文学的道路

文学的道路

 

 蔡遥炘

 

 

 

一些年轻的朋友问我,文学应否成为人生的追求。提出这个问题之本身,说明他们的困惑,也说明他们在思考。其实文学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社会作用,一直说法不一。有人说不可或缺,也有人说不可当饭吃。而社会发展的事实是,文学成为人类思想情感记忆的宝库,也是文学前进的动力。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记住有多少权贵和王朝,但是,那些当时寂寂无闻而又闪光的思想和艺术作品,却永留人间。

人毕竟生活在现实社会,文学不一定成为许多人谋生立世的工具,但文学应成为每个人弃恶扬善的镜子,应成为每个人追求真理的灯塔。

而文学的道路,正如人生的道路,总是曲折的。事实上很多学文学的人不会成为作家,而许多作家却不是学文学出身的。但他们都拥有这些共同点: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而独立的思想,博大无私的人性关怀。当然还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这些特点,可以作为那些追求文学梦的年轻人的一点启示吧。

重新组合编印的《乐从文艺》第一期,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令全体编辑人员倍受鼓舞,他们一鼓作气编出了这本第二期,本期延续了上期的理念和框架,除了安排一些厚重的题材外,她更多的篇幅留给了抒发心灵和青春激情的年轻一代。

值得一提的,我们以崇敬的心情编辑了饶树荣老先生的遗作《英雄河赞》,以此来表达我们的追思,并以此来铭记那一代人和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文写于2010年6月)

 

 

 

 

相关链接

 

 

十大问题

荆棘鸟文学社 《乡土文脉》班  劳静琳

 

 

1.  文学之路是非一般的崎岖,有的人可能一举成名,有的一事无成,有的劳碌一生才颇有成就,你赞成我们年轻一代热爱文学的人有目标地走这条路吗?

 

2.  如果问您重商还是重文化,您一定回答两者不可缺少,因为商业是文化的基础而文化则是商业的核心思想,如果一定要你选一个,你会选哪个?

 

 

3.  请问蔡老师每天的生活工作是早有安排并按计划做事;还是明天的事明天才发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执行,急中生智?

 

4.  我想请问蔡委员:您小时候是如何工作、学习的?为什么能够读这么多的书,记得那么多的历史事件,并且无论是文学、书法、工作都这么出色?学生时代有什么事是您最难忘的?

 

 

5.  面对洋文化的侵蚀,你觉得如何去发展乡土文化?

 

 

 

6.  上次《乐从文艺》邀请的安文江老师说过网络文学大部分都是"垃圾文学",您认同吗?

 

7.  对于您,您本人更愿意接触普高生还是职中生?

 

8.  我们乐从的乡土文脉,这条脉在哪里?

 

 

9.  在您的生命中,您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10.我们读过您的《一方水土一方金》和《西海英雄——从西海大捷看顺德的历史精神》,老师也给我们讲过黄萧养的故事。顺德人的精神就是不甘贫困、敢于挑战自身的命运。读了历史,乐从人是很有文化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总觉得我们乐从的本地人文化素质不高?为什么很多老板招工时都说宁愿用外地人,而不要我们这些本地的毕业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