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文章《我为什么要写作》,盗用题目实在大不敬。我没有写作,只是比较常写字。
为什么要写作?无论是王小波喜欢的"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还是安妮宝贝说"用灵魂来写作,你才能切入别人的灵魂",两种答案我都喜欢。
王小波说他写作的行为是减熵现象,那是由于他与父亲、与社会环境不合意而得出的答案,而我作为中文的学生,写作应该是个熵增现象,而且是个极其有利的方向。至于为什么,可能有想要攀登山峰的缘故,也可能是希望通过文字,切入自己的灵魂或者是别人的灵魂。但,我想更多的是记录或叫纪念。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不然。在文学史的课上,老师说到元稹就是一个例子,一个文美人不美的人。他的确文不如人,有才但品行不端,文美不过是让人留恋于他的文字而已。而对于元稹本人,每个研究元稹的学者都不爱其人,甚至痛骂其人。而现实生活中,文人常常会通过文字去观察一个人,常常先有文字交流再有现实沟通。在足不出户却能全方位了解世界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屏幕和距离,没有现实的相处,人仅仅是从文字就确定自己了解一个人的话,实在太过于虚幻。
如果问我自己,我也想说"文如其人"于我来说是不全面的。写文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写文字的情绪和思想很多时候都是一时的,固定的没有。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文如其人也是恰当的,如果你长期关注一个人,至少能把一个人的大体思想把握住,思想和价值观一旦形成,至少在某一个时期都是固定,文如其人也是有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集,那么能不能如其人就能更好地给出答案了。
延续文如其人,我应该说我为什么写作。就像许多人一样,写东西是一种习惯,一种由不习惯然后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慢慢习惯,最后形成的一种习惯。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习惯,一开始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接受。人本身应该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但当文字成为一种手段,一种有目的的手段的时候,人是没有思想的。思想僵化的文字根本不能算是自我表达的行为,我们也不难理解真正的写作者都是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了。摆脱了外在的束缚写出来的文字可能是严肃的,也可能是随意的,此时写字的人应该是很舒服的,至少能真正跟随自己的内心。生活本身就是一串串散乱的珠子,我想用文字把它们连接起来,留待日后装点回忆。所以记录心情,记述生活成了家常便饭,因此只能说写字而不能说是写作。
喜欢写作的人必然也会喜欢书籍、喜欢音乐。在古今中外的书籍里,能吸取的不仅仅是知识,很多时候,http://finance-la.com/思想上的冲击或融汇才是惬意的。而音乐带给人听觉的感受,如果能全身心投入音乐中,也许我们能从歌词或者韵律间寻得一丝灵感,写作也是会紧接着的事情。看书是一个思想和心灵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研究的过程。如果书籍能够引起共鸣,那么学习和交流的目的达到了,继而深入研究或其他都会自然跟随了。
我喜欢文字,它给了我安宁,我的文字也很安静。在我需要安静的时候,写文字是最好的途径;而我在安静的时候,文字也是最好的伴侣。所以,没有太多的为什么,我就实践了伟大的写作行为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