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狄:这是一篇情节简练,读来感受之深的短篇。周老师参与的人民文学举办的官音山获奖征文,能否发表给我们拜读一下呢?谢谢! 回复:《在僰人最后的消亡地》己收在我去年出版的新著《驿站回眸阿丁博客》,大良购书中心二楼和西山庙内博物馆、清晖园游客中心有售。现应要求把此文和我写给《佛山艺术》杂志的报道一起发上去。这是我在《人民文学》征文强手如林中第二次获奖了。
首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颁奖
佛山市新浪博客网两位作家获奖
由生活中来《人民文学》杂志社和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主办的首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大赛,于10月19日在东莞市观音山颁奖,佛山市两位作家获奖并应邀出席。
征文主要为散文,也包含赋,体裁以游记为主,内容扩展到全国各地风景名胜,书写祖国大好河山,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征文活动历时半年,共收到海内外征文近万件,作者不乏文坛大腕和名家,截稿后经过《人民文学》编辑部筛选,初评评委初评、复评评委复评和终评评委终评三个阶段,经过评委们反复讨论、屏障作者姓名多轮投tbw淘宝网票,公平公正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生活报6名、优秀奖50名共61名获奖者,广东占5名,其中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作家盛慧的《一池幽静的时光之水》获三等奖,顺德区作协名誉主席、游记散文作家周铁株的《在僰人最后的消亡地》获优秀奖。此前,《人民文学》“观音山杯”第二届全国征文,周铁株的散文诗组章《春日观音山》获优秀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举行了观音山第十届中国作家高峰论坛暨游记散文研讨会,由《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主持,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江西省作协主席陈世旭、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画家陈奕纯教授等获奖者,就获奖作品的写作心得、游记散文的开拓创新等问题各抒己见。
在僰人最后的消亡地
周铁株
一
石海,石林,石洞,天坑。
僰〔bó 读音“博”〕人,悬棺,遗风,悬疑。
存在体与抽象境界不断移换,独显奇彩的景致与失落的文明共存,使四维时空在我眼前如梦似幻,难以确信或真或伪的映象。
在川南兴文县境内石海洞乡徜徉,耳畔铿锵的铜鼓声似远犹近,呈现出的血火流光若隐若现。恍惚中,周遭是仓惶无助的眼神,还有隐形匿影的僰人在述说什么。
独立博客我惊栗了,冰凉印在背上。
一个民族神秘地来到这里,传承了二千多年后又倏忽消亡。究竟是什么样的铁血恩怨,让一个族群在狂妄的纪年不知去向,是什么样的魔咒打碎了他们原本就负荷沉重的梦魇?
这是一个悲伤时代的故事。是天意,还是人为?
从成都乘夜行列车抵达宜宾市,换乘汽车到翠屏区李庄古镇。在镇内长江边歇息,与两位来自对岸南溪县的老人攀谈起来。我原计划到梅硐石海,再取道泸州进入黔北赤水,他们却极力推荐,南下长宁县到蜀南竹海和兴文县的石海洞乡。我见猎心喜,早知道有个蜀林竹海,但兴文的石海洞乡和天坑奇观未有所闻,何况,兴文正是僰人的聚居地和最后的消亡地,何不考察一番增进立体认识,继而破迷开悟?
游玩过蜀南竹海,过两天进入石海洞乡,我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兴文县地处乌蒙山脉,属四川盆地南山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兴文石海属大型岩溶地质景区,地质年代从奥陶纪到二叠纪,纵跨沧桑五亿年,故地面石峰林立,洞壑连襟,集天下奇观于一地。
地表石海东西延绵十余公里,重叠起伏森然成林,尤其景区内的苗寨广场前,横亘着大片丛密的嶙峋怪石,多呈三角形凸起,高约一两米,灰褐色,远望若大海涌波,近看似群羊下山,气势磅礴。路过镇海楼进入石林中心景区,迎面是生活方式七女峰,由距今近三亿年前的二叠纪灰岩的垂直裂缝发育而成,在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溶蚀作用逐渐形成岩溶石林,七根石柱参差高下,犹似七仙女下凡,故名。置身石海迷踪,但见石牙高峻,奇峰纠葛各肖其状,藤缠蔓绕间蕴藉着大自然的和谐野趣,我难辨东西南北,无意间撞上三条并列发育的溶沟,溶蚀沟漕沿节理或裂缝发育,犹如云梯耸入云霄,堪称壮观。还有应物象形的夫妻峰(又称八戒求亲),基部相连上部分开,一高一矮的双石柱若拱西安生活若揖,似在两两相望,不忍相忘。
夫妻峰面向的是僰人悬棺,千仞苍崖之上,仰不可及只能用目光丈量。
在梦幻秘境,我不愿败坏心中的诗情,无奈总觉奇石诡谲,氛围怪异,隐隐还有犷悍之气,曾经的传说次第凸现出来,仿佛哪座石峰背后会转出几个持长矛弓弩的僰人,哪条野蔓蓬蓬的小径,会有妇女小孩骇而急切的行走,以及对人间眷恋的回眸……
怎样注册博客
二
游山大道蜿蜒其中,我坐上电瓶车来到钻子坳僰寨。僰人居住的石屋多依裸男博客山临崖,厚而坚固,可防兽扰和御外侵。钻子坳僰寨因战祸而毀,现在遗址采用原寨遗存原石,按其独特的生活起居及习俗复建,建筑形式为干栏。僰人无文字,“刻木为契,刺血为信”,成年男女有凿齿习俗,且擅长酿酒。
在僰寨穿行,似觉僰人的气息仍留在屋内没有散尽,但又无从打探,我只能在心底摹想、惋伤,向此去不远的背影呼喊:僰人兄弟,你们在哪?
僰寨默然,一任山风扣敲岁月的门环。
“僰人”是先秦时期就在中国西南部生息的古老民族,骁勇善战,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立有大功,被封为“僰侯”,在现今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雄踞云、贵、川三界的咽喉地带,汉代和魏晋时期,还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强大民族。因为他们栖身的地方荆棘丛生,必须开荒拓野建造家园,被赞誉为披荆斩棘的人,所以对他们的称谓在“人”字上加“棘”字,是个意会字,典籍中又被称作濮人,明代称都掌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争取民族自由平等而不屈不挠。因其民风悍莽,为历代统治者所不容,被扣上“存有异志”的帽子。明朝开国以后,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中央政府实施民族歧视政策,逐步限制僰人的利益,尤其万历初年推行“改土归流”,废除了蛮夷土司制度代之以淘宝网汉臣管治,更以招抚为名集体诱杀了僰人二百七十多名寨主,使本来紧张的对抗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悲剧就发生在万历元年(1573年),官兵以14万之众对僰人“飞檄进剿”,在短短三个月内,官兵先后攻下灵霄山,奇袭都都寨,激战九丝城,刀劈阿大王,《兴文县志》披露:“前军引火炬烧城屯千余,炎焰怎么申请博客漫天……赴火坠崖谷者数万……都掌蛮至是尽灭。”不难看出,这简直是一场赶尽杀绝的大**!僰侯国存世二千五百余年,在经历了漫长的抗争与眩目的灿烂之后终至苦海沉舟,不禁令人低回不已。
僰人一族,不是惟一从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四百多年前那场战争,使这个本来就来历不明的种族,遽然消失得去向不博客广告联盟明,就像沙漠中的水滴蒸发殆尽。僰侯国时间跨度虽然很长,但可考的文献史料只有断章残帙,碎片化的记载与许多民间传说构成种种疑团,使开发西南有过重大贡献的族群越发显得神秘。一场战争不至于使一个民族彻底消亡,僰人应有后裔存世,虽然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普遍说法有二,一是兴文是僰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僰人故里”之称,战败后变迹埋名,把原姓“阿”改姓“何”,混同于当地汉人、苗人中,成为“假苗真僰”,忍辱含悲地存孤续后,据考证总数在万人以上;二是残部沿秦代李冰治蜀时由僰人协助开通从宜宾至滇东北的“五尺道”逃往云南,至今丘北县大山深处的舍得乡白泥塘村等地,居住着与僰人遗风极相似的群体,虽归属彝族,他们却自称僰族后人,男人都会唱同一首歌:“祖先在崖子上,主公在崖洞中,老人在供桌上,朋友在酒桌上。”开头两句意指悬棺。其实,悬棺葬博客名字并非僰人独有,我国长江以南部分行省和陕西、台湾都有分布,百越、干族、百濮、僚人等古民族同样有悬棺葬的习俗。构成僰人的文化特征,除了悬棺,还有布于悬棺四周岩壁上极富神奇色彩的岩画,以及视作财富多寡和权力大小的铜鼓。
僰人,一个把历史沉淀在悬崖上的民族。僰人悬棺,一个消亡民族的历史见证,这是一部挟怨的风霜冻僵了的民族文化史。悬棺绅士生活里的魂灵,正向后人讲述他们过去了的荣耀和冤屈。这是旷代的悲伤,在铿锵有力的铜鼓声伴着阳刚的呐喊声中,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我们听到了人性的呼唤。
关涉到“民族生态”,民族之间理应相拥取暖。任何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侵犯与歧视甚至消灭,只能平添整个人类的苦难,而战争就是这种苦难的极端形式。
三
我怀着怆凄的心情走出僰寨,继续前行来到俗称“大漏斗”的天坑。
“大漏斗”真的名实相符,几近圆形,上宽下窄,底部宽敞呈碟状,据称口部直径长达680米,深208米,相当于号称世界最大的美国“阿里西波”大漏斗的两倍。奇怪的是,天坑内不积蓄雨水,鸟瞰深盆暗底只有嶙峋怪石,草木榛榛。这个在山间平地gv在线博客凹陷下去的天坑,我初时以为是陨石撞击地球出现的陨石坑,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岩溶地貌景观,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处。由于流水长期侵蚀作用使洞穴侧壁遭到破坏,从而逐渐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不断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园区内发育出庞大的漏斗系统,均规模宏大,形态完整,可以用“洞壑连襟”来形容。
袅袅娜娜的薄云在大漏斗上空飘过,游道挤满了游人,我踯躅其间,神思悠悠,“天淡云闲古今同”,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是过客,曾久居此地的僰人也是过客。将来,不知是谁会站在这里观赏,还可能发出一声幽喟:人去坑在,昔人何往?
大漏斗的侧壁均为绝壁,绝壁中段有栈道套包淘宝网,我正顺险径环坑一周,半途竟碰上天泉洞后洞,入内发现是一个广厦穹庐般的溶洞。原来,14平方公里的石林遮蔽着26个洞穴,其中天泉洞、天梁洞、天狮洞均在10万平方米左右,被列入全国十大洞穴系统之一,而网易博客申请天泉洞的空间规模和系统游览长度,均居世界洞穴首位。导游介绍说,洞内已探测长度约10.5公里,分上下四层,洞层高差百余米,其中一、二层作探险寻幽,洞内河道密布,曲巷幽深,磐石陡立,石花遍缀,被学界和探险家誉为“最具科考、探险价值的绝佳洞穴”。现在开放游览的是第三、第四层,主洞内有宽敞的大厅、云步通幽的长廊,主洞旁又有耳洞、吊洞,形成洞中有洞、洞下有洞的奇观,而洞内石花、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石梯田包罗宏富,有如瑶池胜景。
近十余年我屐痕处处,游览过的洞穴可谓多矣,但从没进入过如此规模宏大的石洞,藏纳千军万马绰绰有余。导游介绍,当年僰、汉九丝山大战时,洞内就曾作僰人屯粮练兵的场所。明万历元年九月九日僰侯国败亡九丝城,此后当地人每年在九月九日前后九天,举行“僰人赛神节”,杀牛以祭先祖。
渐渐地,我离开人群独自观赏,一看时间已近黄昏,还要赶回县城呢,便按原路向洞口走去,然而,我迷路了。其实,真正的迷宫不在石海,而是石洞,我瞎转乱窜,三环九曲的石径忽上忽下,忽暗忽明,有碧落黄泉的感觉。冥冥中似有僰人引领,我摸索着上到第四层,只见暗河穿流其间,迂缓深沉,蹲下细细观看,水中漫游的有发出磷光的亮虾,有难得一见的玻璃鱼,那种珍稀鱼类形似蝌蚪,颜色粉红,全身透明肝胆可见。我沿河边赶路,洞口竟是前洞的出入口,还好,此去公路不远。
再见!僰人故里,今后我不会把你遗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