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回忆,因梦而天涯客户端来……

        回忆,因梦而来……
                   微明
做一个梦,梦到老家的前厅,几个家苏州生活论坛人准备用装裱好的宣纸贴到有些破败的土坯墙上,我把一幅已经张挂多时的由我临摹的《老虎下山图》撕了下来……
关于前厅的记忆就因为这样一个梦而从脑海深处浮起来。
前厅是1972年建的。一共有四间房。对着老屋三间,中间是小厅堂,两边分别是我和哥哥的卧房。另一间房子独立开门进去,上边有一个小阁楼,开始是继父卧房,后来因为我外出做民工,哥哥搬到了我住的房子,继父和弟弟住进了哥哥原先住的房子。偶然回家的我,就住到了原来继父住的小阁楼下。1982年把老屋拆了重建以后,我们都搬离了厅房,伯母住进了我原来居住的阁楼下,一直到天猫品牌1993年她以103岁高龄离开人世。
建这个前厅的时候,我和哥哥刚刚从学校初中辍学,还是不经世事的孩子,一整天去河沟里摸鱼捉虾,大约很多粗重活,包括打砖啦,背角子桁条啦怎样申请博客,都是继父做的。我们大概也帮忙做一些搬砖挑瓦这样的活儿,但是主力是那时候还年富力强的淘宝shangcheng继父。
帮助修建前厅几间房子的,记得有一个叫“家珍”的泥水工。大约两三个人,加上来帮工的亲戚,大家做了一个星期吧,就把房子建起来了。门是继父自己做的,用的是他从他旧屋拆下来的木门。所有的门都做得不是很对称,但是能够关上来,基本上可以遮拦一下就行了,因为那样的年头,家里也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家伙。我记得我们兄弟在房子上做的一个“杰作”是,各自在自己卧房的窗上用很薄的木板做了一个板门,又特别在阁楼的楼下房子朝大路的墙上打了一个名片大小的墙洞,我们把它叫“瞭望窗”,因为那时候生产队的谷仓库老被偷,我们希望借助这个“瞭望窗”盯着离开谷仓的道路,看一看到底是谁在屡屡作案。
 我在前厅先后住了10年,这里见证了我从少年步入青年的日子的奋斗与挣扎,包括甜酸苦辣和青春的若干骚动。
我在这里写下我少年时代的第一本日记。虽然当时只是非常简单的记录一天的工作,一般只有十来个字,但是通过这些记录可以清晰地知道我以14岁的年龄,每一天为生产队網易博客首頁做了什么。这些本来是方便和生产队登记的出勤情况“对账”的文字,居然成为我以后40多年每天必写日志的一个开端。
在这里我凯恩斯的博客阅读了从村里几户人家借来的大量古代小说,包括《再生缘》、《薛仁贵征东》、《西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等近20多本,而一个初中的同学,因为他家里有不少的藏书,经常和我在这个屋子里回味那些小说的情节,有时候谈得兴奋起来,经常通宵达旦。也就是因为文国庆博客受这些“小说思维”的影响,后来我自己涂涂抹抹写了一些小说,留下来一批字字抄写得端端正正的小说稿,而第一篇在《广西文学》公开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侄嫩叔》正是在这个屋子,百度博客注册用来整整两天时间一鼓作气完成。
特别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这里是我告别生产队会议室“扑克阵”的开始。我在一个堂兄弟支持下开始练习画画,“创作”的第一幅铅笔画(记不清主题了)由这里寄到当时的县文化馆,居然得到从珠江电影制片厂下放到文化馆的胡蔚泛老师的指导,他给我写了长达两页的回信,鼓励我多写生(我当时不懂“写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和一个村里的小伙伴研究老半天),后来县文化馆举办美术学习班,他推荐我参加了先后为时两个多月的学习。正是和胡蔚泛老师的结缘,让我第一次我走出了生我养我的村子,接触了外边的世界。不久更因为一个到生产队“端点”而借住在我的房子的大队干部(外号“老乡”)的指点,让我下决心离开家乡,到外边做了背井离乡的民工。
告别少年日子,走向青年时代,也让我远离了那些因为这样那样而千方百计阻挠我成长的环境,1975年3月开始,到1978年2月,在外边的三年历练,我由一个挖山洞挑水泥砖的民工,因为绘画的小小“本领”被一位在指挥部负责宣传的干部看中,他把我从工地调进指挥部,采访,写广播稿,出墙报…生活哲理…不但为我以“大队附中”初中毕业的学历,参加1977年的高考,居然能够脱颖而出,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时间,更为我今天成为一名笔耕不断的职业撰稿人提供了最原始的土壤。
这间屋子曾经到处张贴着我临摹的图画,从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郭建光,《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到人民大会堂的《迎客松》,甚至一些美术杂志上看到的《猛虎下山图》、《月季花开图》……那时候的小厅,几乎每天都有我临摹的新“作品”。至今依然张挂在屋厅正面的《迎客松》,用一块包装布钉在一个木框上,再涂上立得粉,靠自己印象画了迎客松,并自作聪明题写了郭沫若的诗《 咏普照寺六朝松》:
六朝遗植尚幢幢,一品大注销新浪博客夫应属公。
吐出虬龙思后土,招来鸾凤诉苍穹。
四山有石泉声绝,万里无云日照融。
化作甘霖均九域,千秋长愿颂东风。  生活片
              (正是继父在前厅的照片)
     我喜欢郭沫若这首诗。可能是其中表现的正气和大气鼓舞了我年轻的心。也正是在这样一幅画前,我和继父、哥哥,还有弟弟留下了我们一家四口在那样一个时代的“全家福 ”合影。 而我在这个屋子用镜子自己给自己几次画素描像,我欣欣自喜素描有一点“悲鸿遗风” 。而给当时九岁的弟移民生活弟画的一幅素描,被继父用薄膜包好一直张挂在继父曾经住过的房子门边。在这里我写下了不知道是谁的一句名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作为我画画和做人的“座右铭”,挂在写字台前的镜框里。                 (这是我的书桌,上边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座右铭。)
      这个屋子不但留下了我奋斗的汗水,也记录过我少年青时代一些友情  。我在这里和村里一位好朋友,谈天说地,夜了大家在床上抵足而眠;我和隔壁的一位同样是做老师的同事议论工作的事情晚了,大家到厨房里煮饭烧菜,然后两杯土酒继续延续旁晚的话题,有时候一直到夜深人静;偶然,也有因为有点仰慕我的女生来访,旅游博客临走时候总要求借一本书,或者借一把雨伞,方便下次再来的时候有一个理由……
     简陋的房子,回忆起来总是充满了甜蜜。但是这里也留下了我人生最刻骨铭心的一场痛苦。因为这个房子的建成,我们几个男人全部搬到了“新房 ”,忽略了居住在老屋里的多病的母亲。就在我离开家乡的1975年,母亲在老屋与世长辞。之前她曾经在我回家探望她的时候,晚上到前厅我的卧室,母亲那一夜就睡在我身边。我曾经摸着他的手,感到刺心的冰凉,但是我居然没有意识到那是母亲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第二天母亲把我拉到老屋的厅堂,对着祖宗的牌位,告诉我,千万不要离家了,不然就再也见不到她了。我以为这是母亲病中的胡言,结果就在我重返工地的第七天,我接到了母亲病危的电报。赶回家中已经是第二天中午,母亲已经入土。我在我居住的屋子里,看到哥哥、弟弟,还有从南宁赶回来的同母异父的哥哥都已经剃光了头,泪水打开了闸门,串珠一样掉到了地上。 我在这个屋子里曾经放声大哭。
事实上我在前厅的屋子长期居住的时间只有四年,之后我无论做民工还是读书、教书,每年回来居住的完美生活时间都不是很多,一般是暑假寒假在开通博客家。后来继父从旁边的屋子搬到了哥哥的屋子,哥哥搬到了我居住的屋子,我因为不经常回家,就居住到继父原来居住的有一个小阁楼的屋子。一直到1982年,老屋重建,淘宝积分我们当时一家四口搬回了正屋。之后前厅只有伯母一个人居住。
我每次回去,几乎都要打开前厅的门,看看屋子里的情况,先是哥哥在那里种了蘑菇,后来就基本上堆放一些农具和农药,有时候也养一些小鸡。那幅松树还在,弟弟的素描就像不见了。今年国庆节在回老家,进入老屋的天井,这里已经成了嫂子养鸡养鸭养猫的地方。因为全家搬进了已经修建了十年的砖房,老屋只保存了一些杂物(包括我早年的一些手稿,生活图片杂志和书画),我打开前厅,这里有一股陈年的霉味扑鼻而来。环顾四周,我实在不能够估计,这样的房子还能够保留多少时间。想到关于前厅的点点滴滴,我长叹一声,百感交集,我没有勇气再走进去教师博客这个我曾经留下甜酸苦辣的屋子。
         2013-10-2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